北京奥运前
后那宜人的空气不能回来了吗?伦敦是怎么摘掉"雾都"帽子的?今
年9月,世界卫
生组织公布了其首次对全球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,中国的PM10数据在全球
排名也处于后半部分。从多数国家的经验看,改善空气质量的确不是一项可以立竿见影的工作,但应该让公众充分了解治污防污工作,得到公众的理解,让公众成为治理空气污染的重要参与者是很多国家的成功经验。
最糊涂的迷
雾:北京的PM到底多少?
【迷雾制造 】:北京市环保局VS美国大使馆
比真实的大 雾天气更让人迷糊的是北京的PM2.5数值。潘石 屹等名人将手机APP上得到的美国大使馆 监测的北京PM2.5数据发布到 微博,让北京人突然发现原来污染已经这么严重了,对人体影响已经超过了想象,于是舆论哗然。
尽管还有一部分声音也在质疑非国内官方公布的数字,但从舆论倾向上看,更多人非常看重美国大使馆 提供的数字,而不是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污染指数。
【舆论焦点 】
为什么中国 的环保部门只公布模糊的污染指数,而且为什么一直说自己能测PM2.5,却又不拿 出具体数值跟美国人对质?而且“明明很污浊 的天空,为何环保局预报只是轻度污染”,这大家的 质疑源头。
【原因猜想 1】
其实根本不 能测PM2.5,或者测出 来的数据跟美国的相差太大。
【原因猜想 2】
虽然能测PM2.5,但是国家 没要求必须测,所以就没怎么测,所以拿不出来像样的数据说话。
【原因猜想 3】
有完整的PM2.5数据,但是 怕公布出来引起恐慌或者影响政绩。
【点评】
不管到底是 什么原因导致没有公布PM2.5,但起码这 次中国相关部门又吃了标准滞后、信息发布难以满足公众需要的亏。有评论者说,他们低估了人们现在获取信息渠道的广泛程度,低估了靠APP就能得到国 外数据的手机。